如今,距离2018年9月8日,无极县发生街头持刀行凶事件已经过去了5个月了,在这段时间里,吕保民的名字渐渐为人们所熟悉。
那么,从勇斗歹徒的那刻起,在这个五个月里,吕保民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?本报记者来到无极,再次看望并采访了见义勇为的退伍军人吕保民。
近期
处于休养状态,大多时间做家务
吕保民说自己一直是个闲不住的人,这么多年一直在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奔波,受伤之后整天在家休息,他还有点不习惯。为此他曾开玩笑,因为养伤而得到的休息时间是他不小的收获。“十几年我没休息过,这回歇了个够。”说是这么说,吕保民却没有让自己闲着,出了院,他不能亲自打理生意,就通过电话联系老客户,沟通生意上的事。做不了什么别的事,出院回家就承担一些家务劳动。
随着时间渐长,他也开始到摊位上逛一逛,待上一会儿。来摊位上买鸡蛋的人还是和往常一样多,很多熟识的客户买鸡蛋的时候,偶尔也会问候一句他的身体怎么样。
吕保民说现在他的生活和原来没有太大的变化,除了天冷时胸口留下的疤痕会隐隐有疼的感觉。另外,就是家里人始终不让他干重一点的劳动,让他感到很愧疚。
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,但是在很多人的回忆里,无极县街头上演的那一幕仍是记忆犹新。
回顾
见义勇为,勇斗持刀行凶男子
吕保民是无极县人,在幸福街东中铺菜市场有一个摊位,和爱人一起做着鸡蛋批发零售的生意。
2018年9月8日7时许,无极县南汪村村民曹女士和儿子翟先生来到市场进货。在幸福小区四巷,一名男子突然抢夺曹女士手里的挎包,翟先生见状呵斥了男子一声随即与他纠缠起来,并一路拉扯着向外走。
就在此时,吕保民推车路过,以为是普通的打架便上前去阻拦。男子突然掏出了一把刀子,翟先生没来得及躲闪,刀子刺进了他的身体。
翟先生倒地后,面对带血的刀子,吕保民没有丝毫退缩。看见男子想要逃走,为了防止他再次伤害到周围的人,赤手空拳的吕保民几次扑上去阻止,在男子挣脱开他之后也紧追不舍。
最终,在群众的帮助下,男子被制服。
受伤
身中5刀,仍紧追不舍制服歹徒
当时吕保民的妻妹赵女士也在现场,她回忆说,歹徒被众人制服后,她发现吕保民胸口有明显血迹。
120 救护车赶到后,翟先生和吕保民被送往医院治疗,翟先生经抢救无效身亡,吕保民身中5刀,其中背部1刀、腹部1刀、胸部3刀。因为刀刺伤引起了开放性血气胸,无极县医院对吕保民进行了紧急治疗。
幸运的是,在经历两次手术,9天重症监护治疗后,吕保民转危为安。
事后他回忆当时的细节说,那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捅了5刀,觉察出胸口不舒服后他还以为自己只是被划伤。当时,拖着被捅了5刀鲜血淋漓的身体,吕保民紧追不舍,直到将歹徒制服,他才停下了追击的脚步。“人急了就顾不上别的,一直到把他(张某)控制住,我还精神着。其他伤是怎么回事(什么时候受伤)根本想不起来。”吕保民说。
评价
为人实在,村民提起来交口称赞
吕保民今年50岁,1984年10月入伍,1989年4月退役,曾在北京服役于某武警支队。服役期间因为表现突出,先后受到过两次嘉奖。退伍后他回到家乡,做过很多工作,最终稳定下来做起鸡蛋批发零售的生意。
提起吕保民,无极县东中铺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国忠竖起大拇指,他说吕保民的好人品是有目共睹的。“老实本分,从来不惹事,踏踏实实过日子。他这人又热心肠,谁家有个事,像是红白事,叫他去帮忙绝对不推辞。”
由于和吕保民的哥哥吕保军是同学,陈国忠对吕保民打小就了解。“可以说是看着吕保民长大的,8号那天我还和他哥哥在一块儿……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事情经过,保民值得佩服。”
为人实在,做生意也实诚,吕保民的顾客对他很信任,尤其是居住在附近的一些上年纪的阿姨,都是他鸡蛋摊的常客。“买他的鸡蛋,别说缺斤少两了,总是给得多。要10元钱鸡蛋,放秤上一称,多了,他就说别往下拿了,就这么拿走吧。”
传播
本报融媒体独家首发引发广泛关注
2018年9月8日,无极县幸福北街发生歹徒持刀伤人的突发事件。本报融媒体记者赶赴现场采访,挖掘出了以身中五刀退伍军人吕保民为代表的见义勇为英雄群体。
本报先后在融媒体矩阵所属微信、微博、河青网、头条号等平台推送图文、视频新闻报道累计50余条,报纸累计7个整版,推送了“退伍军人吕保民见义勇为”的独家新闻报道,获得了累计超200万的浏览量,网友为英雄点赞、祈福的留言超过2000条。
本报“退伍军人吕保民见义勇为”的系列独家融媒体报道推出后,引发了全国主流媒体关注,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环球时报、光明日报、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以及澎湃新闻、法制晚报、楚天都市报、大河报、今晚报、扬子晚报等超百家全国主流媒体纷纷引用、转发。
本报在新华社现场云客户端推送“退伍军人吕保民见义勇为”的视频新闻后,被新华社客户端、新华视点微博、新华网、新华社中国网事等多个新华社新闻端口推送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央视新闻官博引用本报报道后,近千网友在该条微博下留言,为吕保民点赞,希望他能早日康复。
据初步统计,这组报道在各媒介平台的传播量已超过一亿,引发了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,将河北正能量传向全国各地。
传承
以父亲为榜样做好人,办好事
报道发出后,群众记住了吕保民这个名字,同样被他英勇无畏所折服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。
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吕保民的一言一行,都被两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。大儿子吕万向记者表示,平时吕保民和他提起这件事时,“他特别骄傲,说自己这件事做的是对的。”
吕保民妻子曾和两个儿子探讨,遇到危险时,要不要像爸爸一样不管安危只顾往前冲?小儿子这样说:“妈,咱们换位想想,要是当时出事的是咱们,你希望有人帮帮咱们吗?”“我爸说要一辈子当好人,做好事,这也是我要做到的。”大儿子吕万表示。
未来
养好身体最重要,平和对待荣誉
面对蜂拥而来的赞誉,吕保民说自己还算平静,志愿者和媒体来看望、采访他,他便带着交朋友的心态去对待。
虽然接触了很多以前生活中没有的人与事,可是他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变化,唯一变化的是荣誉加重了心里的责任感。到现在,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平静了。
在接受采访时,吕保民妻子谈及吕保民见义勇为事情时表现出更多担心,她告诉记者不敢去看丈夫身上留下的疤痕,时至今日她想起来还会后怕。她说自己曾不止一次庆幸:“还好,他现在人好好的。”
吕保民能够身体健康是一家人的幸福。所以,一家人有意让吕保民从受伤之前的生意中退出来。“不敢再让他干重活,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吕保民妻子说。
吕保民告诉记者,两个孩子已经长大了,自己和妻子也劳累了这么多年,现在有计划把生意交给孩子们去做,自己可能会换个轻闲点的事情做,甚至就在家伺候两位老人。“两个孩子要是成家了,我还想着能帮他们看看孩子。”吕保民笑着说道。
■文/本报记者张曲波■摄/本报记者崔华瑞
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